我们这样做父母


Click here for the translated English version.


作者:范小生  / 插图: 范莉洁

今天是母亲节。昨天在多伦多生活和工作的女儿范莉洁,特意给我打电话,商量如何在母亲节这天给她妈妈一个惊喜。商量的结果,是让我今天代她去买两打玫瑰花,买好以后,通知她,然后我们一家三口在网上相聚,由女儿为妈妈唱几首好听的歌。然而,我和女儿这个美妙的计划,实行起来却遇到了麻烦。原来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往年在母亲节这天均有大量玫瑰花出售的几家超市,居然连一朵玫瑰花都没有!惊喜就这样泡汤了。无奈之下,我和太太最后决定一起去Home Depot的园艺中心买回了两盆花回家养着。

虽然没有买到理想的玫瑰花,但是我太太左红还是非常开心。女儿随后与我们两口连线,并为我们弹唱了几首非常好听的英文歌曲,我们全家还合唱了邓丽君的《小城故事》。就这样,今年我们全家在疫情期间在网上过了一个非常愉快而特殊的母亲节。

在昨天我们父女70多分钟的聊天中,我们还聊了许多其他事情,包括人生感悟,为人处世等。最后,女儿竟然给我布置了一道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:让我把这几十年来对她的培养教育,写成一篇文字,周五(即5月15日)交作业。她说这个很可能对其他家长有益,因为她非常认可我们对她的培养教育之道。

以下即是我的命题作文。为了叙述的方便,我采用了第一人称。

Screen Shot 2021-08-22 at 9.43.42 PM.png

人们常说,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,是爸爸的前世情人。这话,用来形容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,是非常贴切的。我们夫妇与女儿之间亲密的关系,是通过几十年来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的,也是很值得认真回味的。下面,我就按照时间的脉络,梳理一下我们夫妇在女儿生长的过程中是如何培养和教育女儿的。

初为父母的喜与忧

我们的女儿,通过剖腹产生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塔大学医院。由于比预产期早了二十几天,她出生时体重还不到6斤1两。在太太还没有醒过来时,我就率先看到了女儿。她静静地躺在用红外线加热的保温箱里,浑身红彤彤的,显得十分弱小。第一眼看到这个弱小而陌生的生命,我心里嘀咕:这就是我的女儿吗?孩子这么小,能养得活吗?心里真是又惊喜又担忧。

太太在医院住了5天之后,我用不久前花$1205买来的老爷车,把太太和女儿接回位于Michener Park 的学生公寓。没想到,把孩子接回家没多久,就发生了紧急状况:孩子的呼吸道,忽然就被什么东西堵住了,出现了呼吸困难。情急之下,我马上用嘴把女儿嘴里的东西给吸了出来。由于害怕,还是去医院看了急诊。

与女儿一起成长

有了女儿之后,太太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由于没有母奶,我们昼夜都要轮流给孩子配制代乳液。当时每月$1080的助教津贴,需要支付房租、加拿大学生两倍的学费、还有三口之家的所有开支,生活异常艰苦。但是女儿的到来还是给我们夫妇带来了无尽的乐趣,可谓苦中有乐。为了节约房租,我们在孩子刚刚5个月大的时候,就搬到位于唐人街的老旧公寓,通过做公寓管理员兼清洁,节约了不少开支。同时,我们还通过送广告等,增加一些微薄的收入。在这段艰难岁月中,我们与女儿一起成长。女儿两岁多的时候,就开始跟我们一起送广告,当时孩子并不觉得有多苦,还觉得挺好玩的。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以自己的孩子做参照,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,就会想:哇!这孩子好大啊!

Screen Shot 2021-08-22 at 9.43.01 PM.png

培养平常心

作为平民家的孩子,就要学会吃苦耐劳。虽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学业上取得硕士博士等学位,但是一直都是以平民百姓给自己定位。这个理念,我们也常常灌输给女儿。我们常常半调侃地给女儿讲,过去皇上家是吃什么有什么,而老百姓家则是有什么吃什么。由于我们家是老百姓,所以就要有什么吃什么。女儿小时候似乎也不反对这个观念,而且还有所发挥。有一次,太太和我带着女儿去超市购物,结果发现她往购物车里放了许多东西。我们就问她为什么要放这些东西,她告诉我们说,咱们家有什么买什么!


让女儿自我管理

女儿到了入学年龄,就忙了起来。每天需要上学、写作业(虽然小学一开始作业不多)、练钢琴、画画、学中文、看电视等。说到看电视,我就想起有的父母怕孩子看电视影响学习,尽量不让孩子看。我们家的做法正好相反。我们给女儿订了当时最全的有线电视频道。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:Mr. Dress-Up, Under the Umbrella Tree, Mr Rogers, Mother Goose, 等等。女儿通过看这些电视节目,既长了知识,又学了英语,还收获了快乐,何乐而不为呢?如何做到什么都不耽误呢?我们的诀窍就是让女儿自我管理。我们让她把喜欢的电视节目和每天练钢琴做作业等的时间,做成一个时间表,贴在墙上,自己遵照执行。这个做法,不但避免了父母限制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产生的怨恨,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,并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两袋球比喻

孩子的自我管理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很显然,刚刚出生的孩子,不可能自我管理。为此,我发明了两个布袋的比喻。我们可以设想,有两个布袋子。一个在孩子那边,一个在父母这边。我们把需要做的各种事情想象成许多高尔夫球。孩子刚出生,几乎所有的球都在父母这个袋子里,所以父母负担很重。随着孩子逐渐成长,有些球就要逐渐从父母这边的布袋子转到孩子那个布袋子里。这个转球的最佳时机,就是每年的生日。所以,每过一次生日,我们就坐下来和女儿盘点一下她可以自己做什么事情了。这些事情,小到穿衣服,系鞋带,大到学习规划,以及人生规划,都可以这样处理。例如,我女儿头发特别多,她小时候自己梳头扎辫子小手攥不过来。所以,每次我送她去上学前,都会为她梳头,扎辫子。忽然有一年,我发现她的手,大到可以攥住头发了,于是,这个球从此就转到她的袋子里去了。用了这个办法,到了女儿上高中时,我们除了供给和做她的车夫之外,袋子里已经没有几个球了,真是既轻松又愉快。

语言与文化的传承

为了让女儿传承我们华人的语言与文化,我们非常注重女儿在中文方面的训练。我们经常让她听中文歌曲,故事,简单的唐诗宋词等。在《哈利波特》风靡世界的时候,我们及时给她买了中文版,并每天读给她听。这样,她就自然生长在了一个中英双语的环境之中。到女儿上小学时,我们很快就给她找到了一个中英双语小学。到了卡城之后,由于当时中英双语小学比较少,我们就一直让她在周末中文学校学习,直到十二年级毕业。作为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,我女儿到现在还时常主动地用中文和我们沟通,表达主要思想毫无问题。此外,她还时常比较流利地与国内的亲朋好友用中文交流。这些都得益于她长期坚持学中文。我们常想,现在就连许多非华裔的孩子都有想学中文的,作为华裔,如果放弃学习中文,岂不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家庭资源?

上大学换大学

女儿申请大学时,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申请大学和专业。由于上大学是一个绝好的锻炼逐步走向独立的机会,我们鼓励女儿申请非本市的大学。女儿的想法,第一是考虑喜欢的专业,其次才是考虑去哪所学校。其实,让一个还没有毕业的高中生,一下子做一个影响一生的选择,是相当困难的,因为孩子当时往往并不一定清楚自己到底将来想做什么。由于女儿在Western Canada学习全IB成绩十分优秀,当时她被申请的几所大学录取。最终,她选择了非常难进的本省埃德蒙顿市阿尔伯塔大学(UA)化工系的生物项目,似乎是准备向医学方向发展。就这样,女儿居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我同系的校友!那年四月,我和女儿去UA参加入学前的预识会(Orientation),却得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信息。当时发言人告诉台下的学生,现在看看你左边和右边的人,入学两年以后,你们三人中,至少有一位会离开!

当年9月,女儿如期去UA化工系报到,开始了大学生活。经过近两年工程学科的基础学习和暑假期间的实习,女儿却逐渐陷入了迷茫。此时她也许还不太清楚她将来要做什么,但是她却清楚地知道她不想做什么,那就是工程!她觉得工程大都是按照规范照本宣科做工作,缺乏她所向往的创造性。学习工程两年之后,夏天到了,她回到卡城,到卡尔加里大学(UC)生物学教授那里做夏季学生,帮一位女博士生做实验。期间,女儿曾为该博士生提出了一个建议,大大改善了实验结果,还节约了开支。博士生特别高兴,还主动在发表的论文上加上了我们女儿的名字。在做夏季学生的时候,女儿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大学的专业。结果,某一天她忽然发现了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(BC)省的西蒙佛雷泽(Simon Fraser)大学竟然有一个SCHOOL OF INTERACTIVE ARTS & TECHNOLOGY (SIAT),即计算机技术设计专业。女儿很小就跟我们家好朋友冯铮阿姨学绘画,在冯老师的悉心调教下,女儿不仅对绘画情有独钟,而且还小有成就。她参加加拿大某绘画竞赛,获得二等奖,作品曾被德国杂志发表。她高中毕业那年Western Canada高中毕业典礼的门票就是她设计的。当发现Simon Fraser大学这个设计专业时,她喜出望外: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专业!事不宜迟,她立即联系该学校申请入学,结果很快就被录取!当时她决定放弃UA,半途转学,我和太太一开始说实话还是觉得有点可惜,因为两年都学下来了,于是试图劝阻她,希望她先把UA的学位拿下来再说。然而女儿说她将来肯定不要做工程,再接着学会浪费更多时间。看到女儿心意已决,我们决定支持女儿转学,但是跟她约定不能再转,我们只会资助转这一次!

支持女儿不断探索

转学之后,女儿在逐步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之后,又和我们商量准备在学习设计专业的基础上,再多学一个商科专业,这样会对她未来的发展有利。我们对此大力支持。这样,转学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,女儿在Simon Fraser 两个专业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。在最后八个月,女儿申请在全加拿大培养杰出创业人才的Next 36 项目(校园位于多伦多大学,每年在全国只选36人),并成为当年整个BC省唯一入选的学生。在Next 36项目培训过程中,每四个学生一个小组,被提供8万加元的资金,注册成立一个真的公司,并进行实际运作。该项目聘请加拿大顶级商业大咖讲课、兼任导师或给大家提供咨询,其中就有Loblaws的总裁。给该项目讲课的,有时还会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。

毕业后,女儿先后进入谷歌公司、旧金山湾区有名的设计公司、清华大学等进行实习,并先后与中国和加拿大的朋友创办公司,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。面对女儿的各种尝试,除了适当地提醒她注意一些事情之外,我们一概表示支持。我们认为,年轻人的资本就是年轻,不要怕犯错误,只有不断探索,才能闯出自己的路。

目前,女儿进入了非常难进的知名咨询公司Reos Partners,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雇员之一。经过了一两年的磨练,她已经干得顺风顺水,非常开心。同时她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和阅历,也在新公司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。


父母的角色

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除了给孩子提供营养等条件,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。我和太太不但是女儿的父母而且还是她最可信赖的朋友。有时候,我会忽然收到女儿的电话:我现在高兴,打电话告诉你!还有的时候,她一打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,和我深入探讨某个难题。我常说,我愿意做你的朋友,和终生免费的顾问。女儿对我的这种高度信任,常常使我莫名地感动。我常讲,我就是你电脑上的求助键。什么时候你需要我,按一下,我就会跳出来帮助你。如果你不按,我不会主动跳出来,问问你是否需要帮助。

结束语

以上是我们与女儿共同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。我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可以炫耀,只是培养了一个乐观向上、心地善良、乐于助人、自信踏实、健康快乐的女儿。我们不但是女儿的父母,而且更是她的知心朋友。

谨以此文与认同我们理念的父母们共享。